成考历史:浅谈李贽的反正统意识及考点!
2019-1-30 来源:本站 点击:
考点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李贽的生活经历(反正统意识产生的原因)
(1)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因而他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2)李贽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
2.思想主张
(1)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著作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4.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知识延伸】
李贽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所谓“异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批判。
【教材剖析】
【教材】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
【教材剖析】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李贽所说的“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是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
考向二、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例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主张。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
【答案】A
【方法点拔】
本题属于推理型选择题,这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解答时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如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说明反对孔子,而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并且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材料主张符合李贽的思想。
【例1-2】(2017·合肥一中检测)李贽十分赞赏魏晋时期敢于“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和“不拘礼教”“不崇礼典”的阮籍。他的思想主张中与嵇康和阮籍的行为一致的是( )。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予性好洁,好洁则狷隘不能容
D.道学家“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非汤武而薄周孔”“不拘礼教”“不崇礼典”等。由此可知,嵇康和阮籍二人不完全信奉孔教,敢于质疑,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符;C、D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