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思想
(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
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
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章句集注》,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
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教材剖析
【教材P15】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教材剖析】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遵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考向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例3-1】(2017·海南单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应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应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也应排除。
【答案】A
【例3-2】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诸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